![广东之窗](upload/logo/99.png)
6 月 23 日起,2024 年高考分数线陆续公布。2024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现已八月中旬,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完成本科批次的录取工作,更有部分省市已完成全部批次的录取。大数据显示,2024 年的录取结果呈现出很多变数,有些竟让人「大跌眼镜」。
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理念被愈发强化的背景下,面对纷繁的信息和紧张的就业形势,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分数,如何应对变数、规避风险,正在成为所有高考生及其家长的重要课题。由此,以张雪峰为代表的高考志愿填报产业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了一门上十亿元规模的市场。
在这样的态势下,与其纠结天价课程是否值得,更应该看到的是表象下所充斥的家长的焦虑和攀比、学生的惰性和迷茫以及由此导致的市场乱象。1342 万人的高考志愿填报,究竟几分是自我的选择,几分是产业的裹挟?
火爆的市场背后,是不断增长的需求。根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由于填报不当导致的考生滑档现象,是考生和家长极为关注并希望避免的问题。即便考生已被录取,仍有高达 70 %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选择感到不满意,这凸显了志愿填报服务的重要性,也催生了志愿填报的广阔市场。在知识付费成为常态的今天,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因其对考生未来具有重大影响,其价格自然不菲。以近年来大火的张雪峰旗下志愿填报公司「峰学蔚来」为例,其为 2024 年考生推出了价格从 8999 至 17999 元不等的志愿填报服务,最高价格较 2023 年上升了 2000 元。
(新京报「有理数」制图)
快速开拓的市场,利用的其实就是「信息差」。新高考的背景下,志愿填报的难度比之前增加了不少,很多家长对平行志愿的基本规则根本不明白,以山东地区举例,一个考生在志愿填报中要填入 96 个志愿,而 96 个志愿的投档原则又以平行志愿为核心。在这个前提下,如何按照学校往年的分数以及考生的位次,对这些志愿专业及院校进行排序是重中之重。尽管网络上的信息很透明,但毕竟要填报 96 个志愿,其中涉及到的学校及专业都需要仔细筛选和辨别,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在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家长很容易自我怀疑。
于家长而言,花重金买的实则是一份「心安」。谈及选择付费志愿填报服务,很多家长都表示,「现在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复杂,新增的专业也多,机构的填报经验比家长要丰富很多,他们对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政策和历年录取数据都比较清楚,能给一些专业的建议。孩子辛苦求学这么多年,我们也不希望他的分数浪费掉。」可见,相比提高分数,家长在学生成绩基本定型之后,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用这个分数发挥出最高的性价比。当「落榜」、「退档」、「专业差」等词被频繁提及,家长又纷纷感受到了压力,一旦机构抓住了考生家长们的紧迫感,不少家长就会心甘情愿为此付费。当个体焦虑汇集成为一个群体的焦虑,解决的方式就指向了「专业服务」。
很多人会质疑:花一万元找张雪峰报高考志愿,到底值不值?事实上,「你情我愿」的事情本就无所谓值不值得。
很多家长谈及报名高考志愿填报机构时的心态,基本都会有这两种表述,一是「不希望孩子的分数浪费掉」,二是「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这都需要引发深思。
究竟什么才算「浪费」?家长们习惯按照分数高低来选择学校,总是倾向选择分高的学校,认为分高的学校就更好,而选择分低的就吃亏,这说明他们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录取分数是考生博弈的结果,录取分数高的大学和专业不一定比录取分数低的大学和专业好。其次,所谓的不浪费分,其实更可能浪费了孩子的未来前途和职业发展机会。高分数等同于高质量教育吗?短期的录取结果会决定长期的个人发展吗?不少机构往往热衷于推荐「有钱途」的热门专业,却并未考虑到学生真正的兴趣和热爱所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在填报志愿时,应该综合考虑个人兴趣、特长、职业规划以及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就业前景,做出理性的选择。
究竟什么才是「专业」?一些机构声称拥有专业的团队,包括经验丰富的教师、前招生办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等,他们声称对高考政策、录取流程和规则有深入了解,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确定最佳志愿填报策略。然而,记者的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师」、「规划师」或「咨询师」并没有得到任何权威机构的认证,他们的专业资质存疑。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实际上可能是高考季临时招聘的,仅接受过有限的培训便开始提供服务。所谓的个性化服务,可能仅仅是基于一些性格测试和学科建议,而这些信息在许多免费网站上都可以找到。
对广大考生而言,填报志愿,本质上是一次信息搜集整合的过程,也是一次自主决策的实践。考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考虑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志向,第二是兴趣,两者结合,确定意向,进而深入了解学习内容、深造情况、职业前景等。
从 2016 年以来,我国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在 2023 年达到 9.5 亿元,预计 2027 年将增至 12.2 亿元。2024 年前 5 个月,已有 21家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注册,较 2023 年同期增加 23.5 %。迅速发展的市场也让多家大厂看到商机。据了解,百度、知乎、今日头条、抖音、夸克、360、腾讯等企业纷纷推出高考志愿和信息搜集服务,让人纷纷感叹「 AI 也要来分一杯羹」。
毋庸置疑,用 AI 填报志愿自有其优势。AI 在数据抓取、处理和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能够快速地提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推荐和预测。通过提供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缩小信息差距,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高考政策、院校信息、专业特点等。同时,AI 也可以做到拟人化,比如百度的Ai志愿助手推出了智能体版,可以模拟真人咨询流程,支持考生围绕高考、志愿填报、院校专业等自由提问。其底层原理,与教育部「阳光志愿」的志愿填报服务,其实是一致的。
然而,面对 AI ,我们要有自己的态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陆明涛认为:「通过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确可以帮助考生和家长进行信息搜集和交互对话,但现有的高考志愿填报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协调博弈,即所有人都在进行网络志愿填报,每个人的选择都取决于其他人的选择,所以就可能出现过分拥挤导致填报失败或成功捡漏等情况。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决策更取决于对未来这些专业所对应的就业前景、职业生涯、行业空间等长期趋势预测的贴现值比较。而在这方面,人工智能几乎不可能帮上忙。」家长和考生应该明白,自己才是人生最终的决策者,永远不能指望他人或人工智能,为自己提供一劳永逸的方案。
教育部高度重视高考志愿填报和高校录取工作,近年来发布多项政策和通知,从中可以看到教育部对一些社会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态度以及纠偏的积极作为。
首先,从以下几方面对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祛魅」。第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教育部提醒,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录取情况和志愿填报参考材料,高校也会介绍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并不存在所谓的「内部信息」「内部数据」。第二,「专家团队」并不专业。
2023 年 6 月,教育部发文提示广大考生及家长,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某些社会机构所谓的「志愿规划师」「专家名师」等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机构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第三,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教育部指导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持续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政策、实施欺诈、传播不良导向等市场乱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甄别,立足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切勿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其次,首次在「阳光高考平台」推出免费的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6 月 17 日,教育部「微言教育」连发两文提醒,教育部将为考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助力千万考生圆梦大学。具体包括:免费开放志愿填报信息服务系统;免费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免费提供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另外,教育部表示,将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了「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对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属地高校注册的官方网站及有关新媒体账号等进行统一权威标识,以便于广大考生和家长识别,获取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服务信息。
再次,提醒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科学自主填报。不应对任何服务或个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识到每个考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家长在考生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应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但最终的决策权应交给考生自己。
现已八月中旬,全国大部分省市已完成本科批次的全部录取工作,更有部分省市全部批次的录取已早早收官。分析各地本科录取的大数据,会发现 2024 高考录取有很多新变化,各省市也都呈现出不同的新形式。以山东为例,2024 山东高考本科录取结果显示出明显的「物化缺额,文科暴涨,师范崩盘」的现象。
注: 1.本表数据均整理自官方公布的夏季高考人数(非高考报名人数)、高考成绩一分一段表,其中西藏、新疆末公布各分段考生人数,故不纳入统计,河南统考人数为估算值(估算基础为一分一段表) ;2.在新高考改革已正式落地的省份中,本科线不等于原有的二本线,二者仅划线比例接近,但本质不同;3.表格为人工整理,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辅助性机构质量堪忧、家长自身能力有限,加上外界环境可能存在的很多未知与变数,考生究竟如何破解志愿填报的困局?一言以蔽之,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这件事情上,任何辅助性的外界力量,都不如自己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