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9月12日,“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州专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58个,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交通、降低工业过程排放、节能技改和绿色建筑等领域。
副中心聚焦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三大关键领域,强化能源、生态、文化三大重点支撑,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目前已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地区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北京绿色交易所落户副中心,并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据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乃祥介绍,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建设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研究编制了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今年1月,国务院宣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全国统一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从产业聚集、技术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为副中心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机遇。
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发建设了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并依托该系统为通州区搭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组织开展项目入库审核、评价、投融资对接等工作。截至目前,通州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入库项目158个,涵盖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交通、降低工业过程排放、节能技改和绿色建筑等领域,总投资金额超过1600亿元。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北京绿色交易所依托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与北京银行合作创新推出绿色贷款“碳e贷”产品和“碳惠融”服务。2023年6月,全国首笔“碳e贷”落地,用于支持城市副中心项目建设,待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500吨,相当于大约850辆燃油车停驶一年的减排量。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